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新疆四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信息发布者:楠楠吖
    2016-11-21 12:11:08    来源:啊   转载
    新疆四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文章来源:天山网   

    9月26日下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结果揭晓,新疆热汗古丽、陈俊贵、林俊德、张耀华四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新疆籍全国道德模范数量居全国最多。

    在当选的四名道德模范中,80后女孩热汗古丽·依米尔,作为玉麦乡劳务输出的带头人,她“扎实工作,诚信待人”,带领农村姑娘走出家门勤劳致富,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的称号;30多年里,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陈俊贵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林俊德院士作为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科研事业建立卓著功勋,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39年悉心照料瘫痪妻子的张耀华,15330个日日夜夜的呵护,用行动诠释了真挚的人间亲情,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据悉,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从2007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共50人。

    热汗古丽·依米尔

    热汗古丽:80后女孩成为致富带头人

    热汗古丽·依米尔,女,维吾尔族,1989年2月生,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汉语翻译专业学生。

    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命运,先后组织6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外出务工,热汗古丽·依米尔用实际行动激励无数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实现人生梦想。

    热汗古丽·依米尔家境贫困。2007年5月,热汗古丽·依米尔和同伴一起前往浙江省慈溪市宁波双源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务工,务工4年,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给家里寄了9.7万余元,盖起大大小小15间房子,添置了手机、数码相机,家里还在村里开起了小超市,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9年10月,热汗古丽·依米尔外出两年后第一次回家,感家乡人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决定带领家乡青年共同致富。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组织家乡6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到内地务工。

    2012年,热汗古丽·依米尔考取了新疆职业大学汉语翻译专业,并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作为新疆代表团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她积极为保障农民工兄弟姐妹的切身利益献言献策。她决心毕业后,在家乡开办一家榨油厂和肥皂厂,再建一座图书馆,让更多的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改变命运。

    热汗古丽·依米尔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俊贵

    陈俊贵:为战友守墓30多年

    陈俊贵,男,汉族,1959年1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还的希望留给陈俊贵。此后30多年里,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

    1980年4月8日,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不料被大雪围困。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说:“如果有机会,请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1985年冬天,陈俊贵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自己的战友守墓。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从一名老战友那得到班长的家庭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班长家人。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

    陈俊贵获得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林俊德

    林俊德:为“两弹一星”科研事业建立卓著功勋

    林俊德,男,汉族,1938年3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研究员。

    林俊德入伍52年来,忠诚党的事业,矢志强军报国,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铸就国防盾牌作出卓越贡献。

    林俊德把一生献给了戈壁,献给了“两弹一星”伟业。26岁时,他带领科研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判断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重要贡献。28岁时,他探索研制出高空压力自记仪,为我国首次氢弹飞机投弹安全论证提供科学依据。40岁开始,他研究并推动建立核爆炸应力波和地震、余震等测量系统,为我国地下核试验及禁核试地震核查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件,建成国际上独树一帜的力学实验装置。1997年,他从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忘我战斗在科研试验第一线,亲自担纲10多项重大国防科研尖端课题研究,一年中300天在大漠戈壁、试验场区度过。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抓紧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他拒绝住院治疗,返回单位工作。5月23日被迫入院后,为争取工作时间,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恶化,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对医生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紧要的是时间、是工作!”在生命最后8天里,他强忍病痛整理完用毕生心血积累的3万份科研资料,3次打电话指导科研工作,2次召集课题组成员交代后续任务,并写下了6条建议。他还用两天时间审改一名博士8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并写下338字的评阅意见。在生命最后1天,虽然已经腹胀如鼓、呼吸艰难、极度虚弱,但他仍然9次请求下床工作。最终医生含泪答应他起床工作一个小时。站在生命终点,他以一名军人的战斗姿态兑现了自己从军的誓言。

    林俊德获得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总装“践行核心价观模范”等荣誉称号。

    张耀华(右一)

    张耀华:39年悉心照料瘫痪妻子

    张耀华,男,汉族,1948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〇团退休职工。

    当年轻妻子不幸瘫痪后,张耀华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作为丈夫的责任。39年的悉心照料,15330个日日夜夜的呵护,用行动诠释了真挚的人间亲情。

    1970年,分别从北京、上海来兵团农三师五〇团工作的小伙儿张耀华和姑娘王晓婉相恋结婚,第二年王晓婉怀孕后,感觉腰腿疼,有时候几乎连走路都直不起身子。1971年11月儿子降生,可王晓婉却怎么都下不了床。经医院诊断,她因患胸椎结核导致瘫痪。不久,孩子也夭折了,在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下,王晓婉整个人都垮掉了。张耀华带着妻子跑遍上海各大医院,可病情没有丝毫转机。为了治病,他们欠下了1万多元债务,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1万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张耀华不得已,只得决定带妻子回五〇团。临走前一天晚上,张耀华的父亲对儿子说:“晓婉可怜,不管将来怎样,都不许你把她甩了!否则,一辈子都别进家门!”

    父亲的忠告,男人的责任,使张耀华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王晓婉的爱。从那时起,照顾生病的妻子就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妻子大小便不能自理,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烫洗夜里弄脏的床单被褥。他知道妻子爱干净,准备30多块垫子、10多条床单、毛巾被,总把妻子弄得干干净净。王晓婉不想拖累丈夫,1978年夏天,服农药自杀,幸好发现及时。张耀华耐心劝说,让妻子树立起生活信心。知道妻子的手巧,他就鼓励妻子学编织;妻子喜欢琼瑶小说、喜欢花和鱼,他就把琼瑶的《窗外》、《金盏花》带回家,把鲜花、热带鱼带回家,哄她开心。五〇团的人都知道张耀华和王晓婉的事,有个姑娘曾经被张耀华对妻子的执著所感动,产生了想嫁给张耀华,跟他一起照顾王晓婉的想法。当时的工会主席知道了这件事,代姑娘转达了好意,并表示愿意去做王晓婉的工作。张耀华连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晓婉哪受得了这种事,求你千万别跟晓婉说,说了就是把她往死路上逼啊!”

    王晓婉常对张耀华说:“你这辈子都让我害了,你太苦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还给你当老婆!”张耀华总对妻子讲:“你活着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如今,张耀华和王晓婉已共同走过了42年的岁月。

    张耀华荣获兵团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